【第五氏网新闻】别氏的前四代没有姓名,只是到了第五代才被赐姓“别”

    中华第五氏网 2014年2月26日 王笑


五次南阳行 惊喜各不同
——杨镰教授与丝路之源南阳的不解之缘
稿件来源:南阳日报


  本报记者  王 笑

  丝绸之路源头在南阳方城,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几成定论。这一定论,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、我国著名西域史研究专家杨镰教授密不可分。

  今年第6期《文史知识》刊发了他的研究文章《丝绸之路史二题》,考证出南阳方城为丝绸之路发源地。

  此前,杨镰教授曾五次到南阳。正是他的五次南阳之行,促成这一或将成为2009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定论。

  第一次到南阳,杨镰教授是应南阳师范学院教授聂振弢邀请来看塔碑展的。在展览上的一个发现,牢牢吸引了他,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的后四次南阳之行。

  这个发现很令他吃惊:南阳竟然也有“别”姓。在他的研究中,“别”姓来自西域,后分两支,一支在山东,已经找到。一支在河南,苦苦寻找但一直无音信。这次,竟然在南阳“偶遇”,杨镰教授兴奋异常。

  看别氏族谱,自然成为杨镰教授二行南阳的主要目的。这次南阳之行的收获是,别氏族谱印证了他关于“别”姓的猜测。因为前四代生活在西域,别氏的前四代没有姓名,只是到了第五代才被赐姓“别”。

  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,让杨镰教授的二次南阳之行成了一个转折:那就是获知方城县小史店镇佛沟摩崖造像,该造像也是河南西南部发现的惟一石雕造像。杨镰教授曾在新疆住了20年,对西域研究成果颇丰,也具有权威性。结合研究成果,他敏锐地觉察到,丝绸之路必然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  第三次到南阳,杨镰教授不顾年迈体衰和道路难行,直奔佛沟摩崖造像现场。仔细研究后他发现,这里的石刻不典范,掏挖不深,雕刻手法和汉画像石非常接近,并且一些造像和汉画像石上的形象可互相印证。据此杨镰教授推断,这些石刻应该是汉画像石艺术从地下走到地上、从生产生活走向宗教的见证。

  杨镰教授还惊奇地发现,造像中,有很多西域人的形象,这说明,西域佛教很早以前就传到了南阳。同时,杨镰教授还在南阳发现了西域的特有树种——胡柳。综合分析南阳在两汉时期的水陆码头地位,及张骞封侯之地——博望等历史资料和遗迹,他最终认定佛沟摩崖造像是丝绸之路源头在南阳的地标性物证。杨镰教授还推定,佛沟摩崖造像附近区域肯定还有和其相对应的造像。果不其然!在毗邻方城的泌阳他发现了类似的摩崖石刻。

  把丝绸之路源头在南阳这一最新考古发现,通过媒体公布于众,是杨镰教授第四次来南阳的首要任务。这次,他和央视《百科探秘》栏目组联袂而至,详细摄录佛沟摩崖造像。

  第五次到南阳,杨镰继续为他的观点寻找证据。结果没有让他失望,他在南阳的方言、汉画像石、寺庙等处找到了很多南阳是丝绸之路源头的旁证。

  很快,今年第6期《文史知识》刊发了杨镰的《丝绸之路史二题》研究文章。5月29日,央视10套《百科探秘》栏目也播出《神秘的巨石佛像》节目,肯定了杨镰教授丝绸之路源头在南阳的观点。

  “他肯定还要来南阳。”聂振弢告诉本报记者,杨老说单单考证出丝绸之路源头在南阳,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。“他还要帮南阳把这一‘古往今来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品牌’在中国乃至世界打响,助推南阳走向世界。”聂振弢说。③1

  (本文根据南阳师院教授聂振弢讲述整理)



分享按钮>>【第五氏家谱源流】第五姓氏渊源
>>【第五氏网新闻】第五姓郡望堂号与宗祠通用对联